调整心态 继续前进

首页    家庭教育    调整心态 继续前进

期中考试已告一段落,无论结果是否理想,同学们努力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点赞的。成绩出来后,一些同学可能情绪有所起伏,出现自责、焦虑、否定自己、放纵等心理,一些家长也有可能出现情绪波动。面对考后的复杂情绪,有这样一些调节方法供大家借鉴,希望大家能够调整心态,继续前进。

 

学生篇:三个“积极”

 

积极看待分数

同学们都想取得理想的分数,考前用心的准备与努力会让自己抱有较高期待,如果成绩不太理想,难免会出现心理落差和挫败感,这是正常的情绪体验,接纳这些情绪,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抱抱自己,和好友倾诉,用合适的、安全的方法将它们宣泄出来。在宣泄后同学们要学会翻篇,考试只是对前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检验,并不代表你的未来水平。除了分析错题,我们也要看到做对的题目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科,给自己点赞。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迎接下次挑战。

 

寻找积极的原因
     我们怎样解释考试的结果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学习动机。有同学看到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就会下意识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的努力一点用都没有。当同学们把成绩不理想归结于能力不够,运气不佳,可能会就此躺平,不再努力。因此同学们要寻找积极的、自身可以控制的原因来解释考试成绩,要学会把原因归结为努力、学习方法等这类自己可控制的因素,并且相信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等来取得进步。请一定要相信你所努力的每一天,都在为你的进步奠定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这种“厚积薄发”的力量。

挫折中积极成长

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期中考试失利并非完全是坏事,说明有些知识点并未掌握牢固,同学们要庆幸问题的发现,如果等到期末甚至中考时才显现出来,那时候就来不及了。所以不管你的成绩是否理想,都要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满怀自信,再出发!

 

家长篇:四个“心态”

家长要有平常之心

家长对待成绩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过分看重成绩,也可能导致孩子唯分数论,在今后的考试中出现恐惧、焦虑心理。家长要保持平常之心,就是既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要顺其自然、接纳不完美,积极发现孩子身上其他闪光点。

 

家长要有等待之心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到不了天边”,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我们要有“诲人不倦”的耐心,去等待孩子的进步,不可揠苗助长。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进行欣赏和鼓励。这不仅能让我们家长宽慰,而且这些鼓励还能如雨露般滋养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有期望之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成绩很敏感,类似“你怎么考这一点分”、“你也就这样了”、“对你没什么指望了”等带有消极色彩的话成为口头禅。虽说这些话语让家长心中的不满得以暂时发泄,实则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孩子真的相信自己一无是处。不管孩子成绩怎样,我们都应该保持合适的期望,相信孩子下一次会取得进步,相信孩子都会有所作为。

家长要有陪伴之心

家是讲“温情”的地方,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不能把工作上的压力传递给孩子,而是要学会用心去陪伴,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辛苦,倾听孩子的烦恼与心声。当孩子遇到困难,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击垮孩子。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这半学期过得不容易,请给孩子一个拥抱。成长之路是漫长的,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远比分数更重要。在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外出散散步,谈谈学习以外的家长里短,告诉孩子家人一直在他(她)身后,有爱有陪伴,才能让孩子有勇气去迎接前路的挑战!

 

创建时间:2023-04-23 09:1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