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学程”构建 助推“三生”落地
为进一步推进“三生•归真”课程项目的实施,凝炼示范校建设成果,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程”的认识,充分发挥省初中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示范校及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2021年12月2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初中数学)课程建设示范校研讨会、盐城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暨主城区初中数学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盐城市初级中学成功举行。盐城市初级中学副校长韩俊元、市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徐明悦出席了活动,盐城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所有成员、主城区全体初三数学老师、东台市、滨海县、大丰区部分骨干教师,近200人参与活动。活动聘请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核心编写成员、学科中心指导专家赵维坤老师作辅导报告,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戴风明教授作专题讲座。盐城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我校特级教师张顺和主持活动。
韩俊元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市教科院表示感谢,对各位参会嘉宾及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韩俊元表示
“学程”构建与我校的“学本课堂”不谋而合,此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学校“生本德育”和“学本课堂”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为幸福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也必将推动我校申报的江苏省初中数学课程基地的“三生·归真”建设主题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实现“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
盐城市初级中学韩俊元副校长致辞
为让活动更具针对性,围绕研讨主题,精挑三种课型,分别从“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基本活动经验教学”和“基于动手操作教学”开设了《二次函数——小结与思考》、《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七巧板拼图》研讨课。12月2日上午,盐城市初级中学陈爱荣老师、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王太广老师、盐都区潘黄初级中学李中清和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唐爱萍老师在科技楼南、北阶梯教室分别以《二次函数——小结与思考》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同课异构。陈爱荣老师课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二次函数》整章知识网络图,在学生展示中,让学生阐述结构图的绘制过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从一道开放式问题出发,串联整节课,引发学生思考,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函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陈爱荣老师执教《二次函数——小结与思考》
王太广老师利用日食现象,引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个纸圆的运动以及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发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尝试命名。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圆与圆位置关系和两圆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
王太广老师执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李中清老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冰雪运动的向往和生活数学的理解。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复习,让学生感知“数量变化与位置变化”的关系,领会“数形结合”、“无限逼近”等数学思想方法,感受到二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整节课基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促进了建模思想的建立,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
李中清老师执教《二次函数—小结与思考》
唐爱萍老师通过天文现象和圆与直线的关系引入,让学生借助两个教具圆在黑板上进行类比研究,将其中一个圆的位置不变,移动另一个圆,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得到交点的个数和位置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唐爱萍老师执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听课现场
在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顺和老师主持下,与会老师就上午4节课研讨课进行了交流研讨。
我校特级教师张顺和主持本次活动
盐城市初级中学副校长韩俊元对陈爱荣老师的课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单元整体教学复习课,彰显了学生的素养、教师的素养、数学学科的素养。课前的知识梳理,培养了学生自主构建能力;课中的学生展示和互评,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发散性思考,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最后将黑板上的零碎知识点串联成珠,画“龙”点“睛”,实现了对知识深层次的重建,探索出了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
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王玉副校长对王太广老师的课作了点评。她认为,本节课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习题教学,都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以自然界的现象引入新课,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发现两圆的位置关系。教者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目标,重视概念的提取,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合作交流的能力。
特级教师王玉评课
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徐芬校长对唐爱萍老师的课作了点评。唐老师由天文现象提供的情境和教材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两个情境引入。整节课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师生关系融洽,这得益于教师非常厚实的基本功,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给了学生很多口头表达、黑板板演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拓宽思维。在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方法的提炼,能力的提升。
特级教师徐芬评课
盐都区数学教研员王学勤老师对李中清老师的课作了点评。认为李老师这节课达到了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充分构建知识框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带领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这节课的精彩得益于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的学情考虑。
盐都区数学教研员王学勤老师评课
盐城市教科院徐明悦老师开设了《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学程”构建》的讲座,并结合开设的研讨课进行了总结和反馈。强调了“学程”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三程”建设是我市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培养素质到培养素养,更具有公平性,另一方面,《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更关注教的内容,而忽略了“为何而教”、“如何去教”、“教到什么程度”;课堂教学中存在“有教师没学生”现象,更多关注教师课堂预设,忽略了学生课堂的生成,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基于课标、基于学生的能力、基于学生素养培养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
徐明悦老师认为,“学程”的本质是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包括了学习的起点、终点,也包括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还包括一些大大小小的节点,正是因为这些节点,可以通过一般方法或一般经验将它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连成体”,让学生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学生自己的体系,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市教科院徐明悦老师开设讲座
12月2日下午,蔡宏老师开设了数学实验研讨课《七巧板拼图》。蔡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七巧板,认识七巧板中的基本图形,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七巧板进行简单的拼图,积累拼图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七巧板分别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多,合作交流多,归纳总结到位。
蔡宏老师开设《七巧板拼图》》数学实验课
参会老师在听课
张顺和老师认为,整节课围绕七巧板拼图展开数学活动,在拼图过程中,既有先操作再思考,也有先思考再操作,较好地体现了“做中思”的数学实验课的特点。在创意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拼出的创意图形,发展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节数学实验课,我们发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能做”、“每个学生都想做”、“每个学生都敢做”、“每个学生都能做好”。
张顺和老师点评
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赵维坤结合本节课,提出“这节课的价值在哪里?”,引发教师的思考。他认为数学实验课的理念是“手脑协同,启思明理”,需要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引发深度思考,蔡老师能够在学生操作后,及时进行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拼图环节中,能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拼出“以礼相待”、“乐于分享”、“助人为乐”的图案,体现了育人价值。
赵维坤老师在评课
随后,赵维坤教师和盐城师范学院戴凤明教授分别做了《做数学:初中生适合的学习方式》和《追求自然而然的数学教学》的讲座。
赵维坤老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做数学”的内涵、“做数学”的教学、“做数学”的育人。赵老师分析了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指出其中的变化,强调在“双减”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教学方式。解释了“做数学”的内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案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函数”的概念理解解读如何“做数学”教学。最后,赵老师从育“知”、启“智”、塑“品”这几个角度向各位老师解释了“做数学”的育人价值。
赵维坤老师开设讲座
戴风明教授以“追求自然而然的数学教学”为题,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是读懂数学,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展示数学美感,揭示数学本质,感染激励学生学习。其次是读懂教学,要创设真情境,提出真问题,教学必须通过交往互动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互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会“内化”,增长的才能才“货真价实”,养成的情感才“真真切切”。最后是读懂学生,教者要亲近学生,以与学生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共同的探究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
戴风明老师开设讲座
张顺和老师对本次活动中开设研讨课的老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参会老师收获满满,对“学程”构建和“三生•归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自己教学找准了方向。本次研讨活动名师汇聚,研讨水平高,参与人数多,达到预期效果,有利于推动“三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